非洲豬瘟是什麼?豬肉製品為何不能寄來台灣?萬通人力帶你一次搞懂!

African Swine Fever

隨著全球疫情警覺升高,「非洲豬瘟」這個名詞不斷出現在新聞報導與海關防疫公告中。你是否也曾好奇:非洲豬瘟是什麼?會不會傳染給人?為什麼台灣政府禁止攜帶或寄送豬肉製品入境,還動輒開罰數百萬元?


每逢農曆新年、中秋節或家鄉傳統節慶,許多旅外工作者、看護移工與留學生,總會期待親人寄來的家鄉美食。但你知道嗎?從國外寄送豬肉香腸、火腿、臘肉、肉粽等豬肉加工食品回台灣,是違法行為!一旦違規,不僅面臨最高新台幣300萬元罰款,還可能涉及刑責,嚴重時甚至影響居留與工作資格!

為了守護台灣的養豬產業、防堵動物疫情擴散,政府對豬肉產品入境控管非常嚴格。萬通人力特別整理了您必須知道的規定與常見誤區,協助移工、看護與海外家人安心寄物、不誤觸法網。


非洲豬瘟是什麼?會傳染給人嗎?

非洲豬瘟(ASF, African Swine Fever)是一種嚴重的動物傳染病,專門攻擊家豬與野豬,致死率可高達 100%,目前無疫苗、無藥物可治療。
重要提醒:非洲豬瘟不會傳染給人類!

但病毒透過豬肉製品、受污染器具、人員或車輛可迅速傳播,對豬隻與畜牧業造成巨大威脅。


非洲豬瘟的傳播方式有哪些?

非洲豬瘟病毒可以透過以下方式傳播:
  • 被污染的豬肉或火腿、香腸、臘肉等製品
  • 餵食廚餘給豬(若含受污染豬肉)
  • 被污染的運輸車、器具、衣物
  • 人員、野豬或其他動物接觸傳播

國際郵寄的豬肉製品,也可能是病毒入侵的途徑!
 

為什麼台灣特別警戒非洲豬瘟?

台灣是個島嶼國家,豬肉自給率高,養豬業是重要產業之一。一旦發生非洲豬瘟疫情:
  • 大量豬隻需撲殺,造成農損與供應鏈斷裂
  • 出口市場全面封鎖,影響外銷
  • 整體畜牧產業、經濟都將受到重創

為了避免病毒進入台灣,政府採取最高防疫等級,禁止任何豬肉產品輸入,違者將處以重罰!


為什麼不能寄豬肉火腿來台?

主要是因為非洲豬瘟(ASF)疫情仍在全球多國肆虐,為了防堵疫情傳入,台灣政府嚴格禁止從境外攜帶或寄送任何豬肉及其加工製品。

這不僅是食品安全的問題,更關係到台灣整體畜牧產業與動物防疫工作。
 

違規寄送會怎樣?最重可判刑+罰款300萬!

根據《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》第34條規定,為防止ASF病毒入境:
  • 禁止攜帶或寄送豬肉製品入境
  • 違者最高可處 300萬元罰鍰,甚至 7年以下有期徒刑
  • 海關會進行X光、檢疫犬查驗
  • 外籍人士違規還可能被取消簽證或居留資格

無論是自己攜帶或請家人寄送,只要觸法,一律重罰!
特別注意:
  • 看護移工若違規,將可能影響居留權與工作資格
  • 違規記錄將影響未來入境/簽證核發
 

哪些物品不能寄?常見違規豬肉製品一覽表

違規物品 說明
火腿、香腸、臘肉 即使真空包裝也違法
肉粽、肉包 只要含豬肉餡就屬豬肉製品
豬肉乾、豬鬆 加工製品一樣禁止
含豬油成分的食品 只要含豬製成分都在管制範圍內

無論是郵寄、快遞或隨身行李攜帶,一律禁止。
 

家人想寄東西怎麼辦?合法寄送建議

雖然不能寄豬肉製品,但你還是可以讓家人從國外寄來這些合法又安心的思鄉小物:
  • 不含肉類的零食或點心
  • 衣物、日用品
  • 手工藝品或文具
  • 其他經過查證可合法入境的物品

建議事先查詢官方資訊:
請參考【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】網站公布的「禁止輸入動物產品名單」。
 

常見疑問 Q&A

Q1:我家人寄的是小包裝火腿,應該沒問題吧?
A1:❌ 不行!只要是豬肉製品,不論包裝大小都違法。

Q2:寄的是豬肉香腸乾貨,不是新鮮豬肉,可以嗎?
A2:❌ 不行!加工製品也屬於禁止品項。

Q3:我是外籍看護,不知道這個規定也會被罰嗎?
A3:✅ 是的。不知情不是免責理由,提醒親友遵守台灣法律很重要!

常見誤解一次破解!

誤解 正確觀念
火腿是熟的,應該可以寄? ❌ 不行!只要是豬肉製品就不行。
小包裝豬肉乾不會有事吧? ❌ 一樣屬於禁止範圍。
朋友從國外寄了肉粽給我? ❌ 只要含豬肉餡,就違法!
 

小提醒:法令不是開玩笑,一時疏忽恐釀大禍!

為了保護台灣豬隻健康與農業安全,政府對走私豬肉製品零容忍。請大家多一分小心,提醒親友不要寄送或攜帶豬肉製品來台!

溫馨提醒: 別讓一份家鄉味,變成法律上的痛!守法寄送,平安相聚!
 

結語:守護台灣、守護自己,人人有責!

非洲豬瘟雖不會傳染人,但對產業與社會影響極大。請移工朋友、留學生與海外親屬共同配合防疫,不要寄送、攜帶任何豬肉製品入台灣。

讓我們一起守法、安心思鄉,避免因一時不察而留下法律紀錄!歡迎聯繫我們官方LINE了解更多,萬通人力關心您。




CTA-contact

關鍵字搜尋

訂閱電子報

姓名
E-mail
驗證碼

文章目錄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