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外籍看護申請全攻略|外籍看護工作內容、條件、常見問題必看!

台灣長照需求日益增加,根據內政部數據顯示,預計到2036年,長照需求人數將達107萬8,821人。隨著高齡化社會的發展,外籍看護已成為許多家庭的重要支援,不僅能減輕照顧壓力,還能提供長者或失能者更穩定的日常照護。如果你也需要申請外籍看護,這篇文章將詳細解答外籍看護申請的完整流程,幫助你順利找到適合的照護方案!
申請外籍看護的資格與標準?
想申請外籍看護,首先需要了解雇主和被照顧者的資格,符合條件才能順利申請,避免因資格不符延誤進度。接下來將帶你了解外籍看護申請標準,包括基本條件、巴氏量表評估、身心障礙資格及長照服務使用情形,幫助你判斷是否符合申請資格。
外籍看護申請資格1.基本申請條件
申請外籍看護的雇主必須是被照顧者的配偶、直系血親、三等親內旁系血親、一等親內姻親或祖父母與孫子女之配偶,並符合政府規定的親屬關係。被照顧者需符合以下條件之一:
-
85歲以上有輕度依賴,或80歲以上有嚴重依賴,且生活自理困難。
-
「70至79歲且患有第二期以上癌症」的修正法案已通過並公告,但相關配套措施法案仍在等待後續立法,因此尚未正式實施。
-
未滿80歲者需通過巴氏量表評估,結果須顯示日常活動能力受限且有全日照顧需求。
-
使用長照服務滿6個月以上。
-
由神經科或精神科醫師評估失智程度達輕度以上。
-
持有身心障礙手冊或證明,並符合特定身心障礙項目。
每名被照顧者只能聘僱一名外籍看護,並需提供身分證、醫療診斷證明及長照需求評估報告等相關文件。若經診斷為植物人及巴士量表0分,可聘請兩位看護。
〈延伸閱讀:首次申請外籍看護之資格〉
外籍看護申請資格2.「巴氏量表」評估
巴氏量表(Barthel Index)是衡量日常生活能力的重要工具,最初由物理治療師巴希爾於1955年設計,後來廣泛應用於復健與老年病患的功能評估。巴氏量表由復健科、神經內科、家醫科或神經外科醫師負責開立,透過7項自我照顧能力與3項行動能力評估患者的獨立性。被照顧者的診斷證明書評估結果,需符合以下表格其中一項條件:
巴氏量表評分標準
年齡 | 巴氏量表標準(分數) |
---|---|
未滿80歲 | 全日照顧指35分以下 |
80-85歲 | 嚴重依賴指60分以下 |
85歲以上 | 輕度依賴指91~99分或任一項失能 |
〈延伸閱讀:巴氏量表評分項目〉
外籍看護申請資格3.「特定身心障礙」條件
除了年齡與巴氏量表評估外,持有重度以上(含重度)身心障礙手冊的申請者可以直接聘僱外籍看護。另外,即使未達重度,只要符合特定身心障礙項目,也能申請外籍看護。另外,2024年政府進一步放寬標準,對部分中度身心障礙者,如罕見疾病或重大傷病,若經醫生評估有長期照顧需求,也可申請外籍看護,讓更多有需求的家庭能獲得適當的照護。
特定身心障礙條件表
特定身心障礙項目 | 符合等級 | ICD碼 |
---|---|---|
平衡機能障礙者 | 重度 | 03 |
智能障礙者 | 重度 | 06 |
植物人 | 重度 | 09 |
失智症者 | 輕度 | 10 |
自閉症者 | 重度 | 11 |
精神病者 | 重度 | 12 |
染色體異常者 | 重度 | 16 |
先天代謝異常者 | 重度 | 16 |
其他先天缺陷者 | 重度 | 16 |
肢體障礙者(不限病症) | 重度 | 05 |
罕見疾病者(不限病症) | 重度 | 05 |
重要器官失去功能:吞嚥機能 | 中度 | 07 |
重要器官失去功能:呼吸器官 | 重度 | 07 |
多重障礙者(需符合上述一項身心障礙項目) | 重度 | 13 |
外籍看護申請資格4.長照服務6個月以上
如果被照顧者曾使用長照服務滿6個月,例如聘請居家照護員、日間照顧中心等,就可以申請外籍看護,不需額外符合巴氏量表標準。如果經醫師診斷失智症,且失智量表評估達輕度以上,也能直接申請,幫助失智長者夠獲得更穩定的照護資源,提升生活品質與安全。
如何申請外籍看護?外籍看護申請流程一次看!
申請外籍看護需符合政府規定,不能隨意聘請。接下來,會一步一步完整解析申請步驟,幫助你順利完成外籍看護申請。
外籍看護申請步驟1:經由醫院評估
申請外籍看護的第一步是到政府核可的醫院進行評估,確認被照顧者是否符合申請資格。醫院將執行巴氏量表(Barthel Index)評估,並開立病症暨失能診斷證明書,作為申請依據。
申請流程
-
下載巴氏量表:可以到各大醫院官網下載「病症暨失能診斷證明書暨巴氏量表」。
-
進行評估:前往政府認可的醫院進行評估,部分縣市政府提供到宅評估服務,適用於行動不便者,減少舟車勞頓的不便。
-
寄送申請文件:評估完成後,將資料寄送至相關單位,部分醫院提供協助辦理後續申請的服務,建議提前詢問醫院窗口。
不需進行巴氏量表評估的三類申請者
-
已使用長照2.0服務滿6個月者,包含居家照顧、日間照顧或家庭托顧。
-
經神經科或精神科醫師評估,失智症達輕度以上者(CDR 1分以上,並開立診斷證明書)。
-
持有身心障礙手冊及證明,符合特定障礙項目與等級者,如智能障礙、植物人、失智症、自閉症等。
-
符合上述條件者可免除巴氏量表評估,直接申請外籍看護。
外籍看護申請步驟2:長照中心審核
取得醫院評估證明後,申請者需將相關文件提交至當地長照中心進行審查。依勞動部規定,長照中心會優先推薦本國籍照顧服務員,並聯絡申請人提供「照顧服務員求才登記表」和「申請人與受照顧者的身分證影本」,方便找到合適的照護人選。
如果沒找到適合的人選,或申請者有正當理由拒絕,例如失智症患者因記憶力、定向感、判斷力、語言能力等退化,短時數服務無法滿足日常照護需求,家屬需要全天候照護,但本國籍照顧服務員人力不足。這種情況下,長照中心才會將案件轉送勞動部,由勞動力發展署審查聘僱外籍看護,進入下一步申請流程。
外籍看護申請步驟3:勞動部申請許可函
長照中心審核通過後,雇主需在醫療評估完成後14日至60日內需向勞動部申請「招募許可函」。勞動部會審查被照顧者是否符合聘僱條件,並確認資料是否完整。
-
申請人(雇主)需準備:身分證正反面影本、印章,與戶口名簿或戶籍謄本影本。
-
被照顧者需準備:身分證正反面影本和戶口名簿或戶籍謄本影本。
-
必備文件:外籍看護聘僱申請表、符合資格之證明文件(如巴氏量表、身心障礙手冊影本等)
文件備齊後,送交勞動部審查,通過後即可進入下一步,正式聘僱外籍看護。
外籍看護申請步驟4:聘僱外籍看護
勞動部審核通過後,會核發招募許可的公文證明給申請人,拿到這份文件後,就可以開始辦理外籍看護的招聘。聘僱方式可分為兩種:
-
自行聘僱:可到「勞動部直接聘僱聯合服務中心」諮詢,依規定辦理簽證和來台手續。
-
透過仲介公司:可以參考「勞動力發展署的機構評鑑」查詢,選擇信譽良好、服務品質穩定的仲介公司協助媒合。
外籍看護來台後,雇主還需辦理健康檢查、健康保險及工作登錄等程序,讓聘僱手續合法完整,外籍看護才能順利開始工作。
〈延伸閱讀:外籍看護申請流程〉
聘僱外籍看護需要多少費用?
聘僱外籍看護的費用包含基本薪資、加班費、政府規費、仲介費服務費,以及雇主需負擔的其他開銷。以萬通人力為例,每月基本開銷約26,606元,如果是聘僱幫傭則約29,606元。此外,雇主還需負擔住宿及伙食,而外籍看護需自行支付體檢、居留證、服務費等費用。
〈延伸閱讀:不同國籍的外籍看護該怎麼挑選,三大面向讓選擇變簡單!〉
〈延伸閱讀:外籍看護/幫傭費用說明〉
外籍看護工作內容要知道!雇主要注意的權利與義務
外籍看護的主要工作內容包括日常照顧、醫療輔助與生活協助,而雇主則需提供合理的工作條件,並保障外籍看護的基本權益。以下將帶大家了解雙方的權利與義務,讓合作更順利,也讓被照顧者獲得適切的照護。
外籍看護工作內容1.日常照顧與生活協助
外籍看護的主要職責是協助被照顧者的日常生活起居,讓被照顧者能在安全、舒適的環境中生活。工作內容包含:
-
協助準備餐點、餵食或提醒用餐,,讓被照顧者攝取足夠營養。
-
需幫忙洗澡、穿衣、如廁,必要時更換尿布或使用便盆。
-
行動不便的被照顧者,需要攙扶行走、輔助上下床,或推動輪椅,降低跌倒風險。
-
陪伴與社交活動,像是散步、聊天,或參與簡單娛樂活動,幫助維持被照顧者的心理健康。
適當的照護能減少身心退化,讓被照顧者的生活品質更好。
外籍看護工作內容2.醫療和用藥照護
外籍看護雖然沒有專業醫護資格,但可以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,協助基本的健康管理:
-
提醒或協助服藥,避免遺漏或過量。
-
日常體溫、血壓、脈搏、血糖等數值測量,掌握健康狀況。
-
簡單的護理,像是換藥、清潔小傷口等基本的傷口護理。
-
使用鼻胃管、尿管或氣切造口管的被照顧者,外籍看護可依照指示進行清潔與護理。
-
如果需回診,外籍看護可陪同就醫並記錄醫囑,方便後續照護。
需注意的是,侵入性醫療行為如打針、更換導管或專業傷口處理,這些應由醫護人員執行。
外籍看護工作內容3.雇主與外籍看護的權利與義務
雇主可依法管理外籍看護的工作內容與聘僱續約,但同時需遵守相關規定,保障外籍看護的勞動權益。
-
薪資不得低於政府規定,並依合約約定工時安排工作內容。
-
外籍看護和幫傭每工作7天得休假1天;在台工作滿1年以上者,雇主應給予7天的特別休假。若雇主要求看護工或幫傭於休假日工作,則需發給加班費。
-
雇主需在外籍看護到職後,辦理健保,提供醫療與工傷保障。
-
雇主需要提供安全、符合基本生活需求的居住環境,讓外籍看護有適當的休息空間。
-
聘僱時,不得扣押證件或限制人身自由,也不能有任何不當對待的情形。
如果外籍看護連續3天無故缺勤且聯絡不上,雇主應向主管機關通報,以免影響聘僱資格。合法管理能維持良好的勞雇關係,讓被照顧者獲得穩定的照護服務。
外籍看護4大常見問題Q&A
外籍看護合約一般簽多久?
外籍看護的合約通常是3年,期滿後可以申請續約,最長可在台灣工作12年。針對家庭看護工,雇主可透過評點制向勞動部申請額外延長2年,讓外籍看護最長可工作14年。如果合約到期不續約,外籍看護就要返回母國。
〈延伸閱讀:外籍看護逃跑該怎麼辦,牢記口訣333〉
聘僱外籍看護要選擇仲介公司還是自行聘僱?
聘僱外籍看護時,雇主可以選擇自行辦理或透過仲介公司協助。仲介公司擁有更完整的外籍人力資源,能幫忙媒合適合的人選,處理簽證、勞健保、文件申請等行政流程,甚至安排視訊面試,讓雇主更快找到合適的看護。如果選擇自行聘僱,雇主需自己處理所有申請、簽證與聘僱管理,雖然可省去仲介費,但手續繁瑣,還要熟悉相關法規,且增加找到不合適看護的風險。大多數雇主會選擇仲介公司,省下時間和行政流流程的麻煩,讓聘僱外籍看護流程更順利。
外籍看護有哪些法規要注意?
外籍看護的聘僱須遵守《勞動基準法》與《就業服務法》,雇主在聘僱時要注意相關規定,避免違規。
-
外籍看護每天工時不能超過12小時,並需要有合理的休息時間。
-
每週應該安排1天休息,具體時間可以根據情況協商調整。
-
外籍看護工作內容應以照顧被照顧者為主,不能要求做超出許可範圍的家務或其他工作。
-
雇主不得扣押外籍看護的護照、薪資或財物,也不能擅自變更工作地點或轉借給他人使用。
-
雇主需要幫外籍看護辦理健保,並定期安排健康檢查。
-
如果聘僱過程不符合法規,可能面臨罰款或聘僱資格被撤銷,雇主應遵守相關規定,避免觸法。
如果要轉換雇主,該如何進行?
如果外籍看護需要換雇主,例如雇主死亡、被照顧者出國或其他原因,雇主應在規定的期限內,去當地公立就業服務機構辦理轉換登記,這樣可以讓外籍看護順利找到新雇主並繼續合法工作。
在這段期間,外籍看護仍需按時繳納就業安定費,直到轉聘手續完成。轉換的期限是60天。如果有特殊情況,可以在期限到期前14天內向勞動部申請延長一次。外籍看護可以透過仲介公司或自行尋找新雇主,可以避免逾期滯留,影響合法工作資格。
〈延伸閱讀:申請外籍看護常見問題〉
結論
外籍看護申請需要符合政府規定,經過醫院評估、長照中心審核,並獲得勞動部許可,才能合法聘僱。許多派遣公司標榜「3天上工」或「0元引進」,但如果沒有按照完整流程辦理,可能會帶來後續風險。如果你需要協助申請外籍看護,萬通人力擁有30年豐富經驗,不僅合法專業,更是連年獲得A級評鑑,提供穩定、高品質的服務,不會為了搶快或壓低成本,影響長期照護的品質。我們用心把關,幫你找到最適合的看護人選,讓家人獲得最好的照顧。歡迎與我們聯繫,或加入官方LINE諮詢,專業團隊為你提供最即時的服務。